1、是的。东乡族集中于甘肃省境内,其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思想观念受西方影响较小,还是遵守的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观念,例如在晚上四点之前就会准备饭菜,外去务工都是随夫出行,是比较保守。
2、东乡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这一地区的文化环境相对保守,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小。 在家庭角色定位上,东乡族女性通常承担相夫教子的传统职责。 例如,她们会在晚上早些时候准备晚餐,确保家庭成员按时就餐。
3、其中,宴乐是流行于西北地区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这是在宴会厅里表演的一种歌舞形式,在那里男人为女人举行告别聚会。
4、我觉得东乡族妇女的地位不是用高和低衡量的,现在的人都被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所禁锢,而东乡族妇女的言行举止不仅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如果按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去衡量,那么东乡族妇女地位肯定是低的,当然这不能成为其衡量的标准。
5、东乡族妇女的地位不应该仅仅通过高低来评价。现代社会常常被传统的衡量标准所束缚,东乡族妇女的言行受到传统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教的双重影响。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她们的地位可能显得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评价她们地位的较早 标准。
6、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相似,但特色非常明显。男人通常戴一顶平顶帽,穿黑白相间的白衬衫,黑马甲和蓝裤子,而老年人则穿黑、灰、白三色。冬天穿羊皮大衣,不要盖布。东乡族人常穿长袍,系腰带,腰刀,管袋。女人通常穿圆领、大翻领、宽袖的绣花上衣。
1、东乡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由13世纪进入今甘肃省临夏地区的蒙古族人为主,与回族、汉族等民族长期相处融合而成。东乡族人口大约有28万,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1950年起,东乡族建立了东乡族自治县,作为自治区域。
2、东乡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主要成员为十三世纪迁徙至今甘肃省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族人群体。这些蒙古族人与回族、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共处,逐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东乡族文化。东乡族人口约二十八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3、应该是指东乡族的人吧,东乡族是个少数民族。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
东乡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主要包括饮食、居住、婚姻、节庆等方面。饮食习俗 东乡族人民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等。他们善于制作各种民族特色小吃,如东乡手抓羊肉、酿皮等。此外,东乡族还注重茶饮文化,喜爱饮用红茶、绿茶等。
男子间的“吃平伙”习俗,反映出他们团结互助的传统,通过共享羊肉,加强了社区的联系。东乡族讲究礼节,尊重长辈,如在餐桌上,老人优先就餐,而妇女通常与男子分开。沐浴习惯源于宗教,每日小净,每周大净,节日则普遍沐浴。
东乡族的丧葬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行土葬和速葬:东乡族通常在逝世当天料理丧事,进行埋葬不隔夜,除非亡人的直系亲属因路远赶不及当天奔丧,才会破例等候一天。丧葬节俭:亡人埋葬不用棺木,不戴饰物,不陪葬。东乡族把裹尸布叫“克凡”,尸体叫“埋体”。
东乡族不是回民,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以下是具体分析:地域分布:东乡族主要集中在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而回民的分布则更为广泛,主要聚集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语言文化:东乡族使用的是突厥语系的回鹘语支,而回民则使用属于汉藏语系阿拉伯语族的阿拉伯语支。
东乡族不是回民。以下是关于东乡族与回民区别的详细说明:民族归属: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与回族分属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字:东乡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
不是。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东乡族都兼通汉语。
1、东乡族的历史起源与成吉思汗的西征紧密相关。在13世纪20年代末,随着成吉思汗对撒尔塔兀勒儿的征服,大量撒尔塔人,包括军匠、商人、工匠和传教士,被命令东迁至河州东乡一带,从事屯戍和工作。
2、13世纪20年代末,成吉思汗“征撒尔塔兀勒儿七年”,撒尔塔军匠、商人、工匠、传教士等被“签发”东迁,主要迁往河州东乡一带屯戍、做工。
3、历史上东乡隶属河州(今临夏管辖),未曾单独设置政权。1949年8月28日东乡解放。1950年9月25日东乡自治区成立。1953年12月东乡自治区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区。1955年改名为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主要成员为十三世纪迁徙至今甘肃省临夏东乡地区的蒙古族人群体。这些蒙古族人与回族、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共处,逐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东乡族文化。东乡族人口约二十八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蒙古族说二:相传东乡族是元代窝阔台汗国的一部分蒙古人的后裔。多民族融合说:此说认为,东乡族是以东乡地区的回族为主,融合了当地的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
东乡族自称“撒尔塔”,其起源与中亚的商贾群体有关。撒尔塔人包括突厥人、波斯人等,他们在成吉思汗西征后被迁往河州东乡一带,从事手工业活动。元朝时期,他们在当地形成了“诸色人匠”,如铁匠、银匠等,由达鲁花赤管理。这些工匠聚居地如免古池、伊哈池等,与中亚撒尔塔地名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历史与来源:东乡族的历史悠久,其族源复杂,融合了多方文化。主流观点认为,东乡族是在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与当地汉族、藏族等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渐融合而成的。关于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大部分学者持上述主流看法。
他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保安族原居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两岸的保安三庄。在清同治山丛丛年,他们迁移至甘肃,现今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定居。保安族的名称来源于他们原居住地保安。保安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汉文进行交流。